为全面提升我队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与实际运用,我们将队员分为两批,分别于9月26日在致远楼107和9月28日在致远楼201组织了两次“十分钟片段教学”集体评课活动。活动中,每位实习生进行了十分钟的模拟课堂试讲,随后由指导老师及全体成员进行集中评议与教学“打磨”。活动安排紧凑,成效显著,圆满达成预期目标。
一、分组活动及内容确立
正式评课活动展开前,四个磨课小组分别组织组内成员从七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中选取片段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讨,设计并制作ppt,撰写逐字稿。
| 时间 | 地点 | 组名 | 组员 | 选取篇目 | 
| 9.23 | 致远楼419 | 第一组 | 张凰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 李姿顺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 9.25 | 致远楼211 | 周洁 | 《夜上受降城闻笛》 | 
| 黄心怡 | 《峨眉山月歌》 | 
| 9.27 | 致远楼207 | 邓梓涵 | 《回忆我的母亲》 | 
| 9.26 | 致远楼311 | 第二组 | 陈文静 | 《次北固山下》 | 
| 伍庆 | 《诫子书》 | 
| 肖欣 | 《闻王昌龄左前龙标遥有此寄》 | 
| 周峣莹 | 《天净沙·秋思》 | 
| 吴雨晨 | 《观沧海》 | 
| 9.25 | 播馨楼310 | 第三组 | 曾海圆 | 《诫子书》 | 
| 唐琛 | 《济南的冬天》 | 
| 9.26 | 播馨楼310 | 王山凤 | 《回忆我的母亲》 | 
| 陈姣 | 《散步》 | 
| 赵灵芝 | 《秋天的怀念》 | 
| 9.22 | 致远楼208 | 第四组 | 陆照影 | 《猫》 | 
| 袁玉兰 | 《秋天的怀念》 | 
| 9.23 | 致远楼208 | 肖运雄 | 《峨眉山月歌》 | 
| 李曼 | 《天净沙·秋思》 | 
| 张雨萱 | 《观沧海》 | 
二、集体评课活动展开
(一)第一次集体评课活动
时间:9月26日下午
地点:致远楼107
试讲名单:陈文静,赵灵芝,张凰,李姿顺,曾海圆,陈姣,肖欣,李曼,肖运雄,张雨萱
 本次活动整体氛围积极认真,同学们态度端正,虚心学习。多数同学首次试讲略显紧张,影响了部分教学效果。在互评环节中,同学们相互提出建议,叶红老师也给予了细致指导。其中,陈文静、张凰、曾海圆表现沉着,教学设计富有巧思,PPT制作精良,善于引导课堂互动;李姿顺课堂氛围活跃,但内容深度有待加强;赵灵芝语速适中、教态自然,但需注意表情管理;陈姣语言表达流畅,但内容宜更精炼、重点突出;肖欣、李曼、肖运雄、张雨萱在内容熟悉度与教学仪态方面尚有提升空间,PPT也需进一步完善。
(二)第二次集体评课活动
时间:9月28日上午
地点:致远楼201
试讲名单:周洁,黄心怡,邓梓涵,伍庆,袁玉兰,陆照影,吴雨晨,周峣莹,王山凤,唐琛
本次活动同学们汲取了首次经验,普遍优化了PPT与教学内容,整体表现明显进步。试讲同学主要为上次活动中表现尚有提升空间的成员,叶红老师也进一步了解了大家的教学情况。袁玉兰情感投入充沛,善于引导学生,板书工整美观;陆照影PPT设计精美,课堂富有感染力;邓梓涵内容新颖,但PPT可进一步提升视觉效果;周洁情境导入贴切,但问题设计偏难,宜更具梯度;黄心怡板书设计独特,但书写需改进;伍庆课堂氛围活跃,可更注重沉稳度;吴雨晨声音柔和、导入自然,但课堂节奏略显平淡;周峣莹、王山凤、唐琛在内容选取方面需进一步骤焦与优化。
三、活动成果与反思总结
本次活动促进了全体成员的深入交流与相互学习。大家既能发现他人优点,汲取经验,也能对照反思,改进自身不足。要上好一堂课,需在多个方面持续努力:板书应工整清晰、布局合理,兼具逻辑性与设计感;教态须自然大方,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与及时反馈;PPT制作可借鉴进度条等工具,提升配色与版式美感;内容选取应紧密结合单元导读与课后习题,突出重点。
 
活动尾声,叶红老师提出三点重要建议:
1. 优化互动设计,问题设置应贴合学生实际,注意难度梯度。
2. 教学内容应适当拓展,融入文学知识,特别是古代汉语与文学史相关内容,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3. 注意着装得体,建议穿着衬衫、套装等,展现饱满的精神风貌。
四、附录(活动图片)




















